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lehu国际乐虎官网畜牧学学科是学校最早设立本科专业的学科之一,于1959年开办畜牧本科专业,1986年开始招收动物遗传育种硕士研究生,1990年获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硕士学位授权,1998年获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博士学位授权,2006年获畜牧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009年经批准设立畜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1年获畜牧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同年列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2012年的全国学科水平评估中,本学科位列全国高校第八位,2017年第四轮学科评估为B-,现为湖南省国内一流培育学科和lehu国际乐虎官网优势学科。
本学科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通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积淀和不断凝炼,形成了四个主干学科方向: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主要研究动物遗传物质的传递、表达及其变异规律并指导和应用于动物遗传改良和育种实践;揭示动物生殖规律及其调节机制,并研究制定动物繁殖人工调控技术和管理措施,以便保障动物健康繁殖、提高繁殖效率。形成了以优质猪种选育、地方猪种资源保护及利用等为代表的研究特色。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主要研究营养物质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之间关系、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形成了以猪的营养、家禽营养、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等为代表的研究特色。
动物生产与畜牧工程:主要研究畜禽生产和生态系统、动物福利与行为学等。形成了以环境生态学与动物生产、动物生产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关键营养素的精准饲用等为代表的研究特色。
畜产品加工与营养工程:主要研究肉、乳、蛋加工和畜禽副产物高效利用的基础科学理论和新型工艺技术,以及动物源食品的营养与安全、肉品消费与人类健康。形成了畜产品加工、畜产品营养及安全评价等为代表的研究特色。
二、基本条件
1.培养目标
总体目标:培养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德优良,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乡村振兴发展要求,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博士研究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畜牧学专门知识;全面了解畜牧学科的发展方向和国际学术研究前沿动态;具有独立性、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较为熟练地运用外语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硕士研究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畜牧学专门知识;具有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应用外语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基本能力。(详见培养方案)
2.学位授予标准
详见lehu国际乐虎官网《畜牧学科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标准》(2020版)和《畜牧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标准》(2020版)。
3.学科队伍
3.1 人员规模
畜牧学学科现有教师66人,其中专任教师59人,教/科辅专职岗位人员7人。
3.2 人员结构
现有专任教师的学术专长覆盖各学科方向,年龄、学缘和职称结构合理。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17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51人,具有留学经历的有28人。
3.3 学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
学位点每个主干学科方向带头人的学术兼职均符合本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相关要求,均主持在研国家级科研项目,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10篇以上。每个主干学科方向具有3名以上45岁以下、副教授及以上职称、近5年取得至少3项高水平成果的学术骨干。
3.4 省部级以上人才
学科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专家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人、湖南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2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湖南省 “百人计划”青年人才5人,农业部杰出人才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神农学者”讲座教授2人,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3人,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
4.培养环境与科研条件
4.1 学位点科学研究
2023年度共获得各类项目92项,其中纵向课题47项,国家级课题18项,省级课题23项,横向课题48项,项目经费达6091万元,贺喜教授主持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伍树松教授主持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黄鹏教授主持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唐雄卓教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优秀青年基金资助;发表论文53篇,其中SCI论文24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9篇,持续助力我校动物与植物科学和农业科学领域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
4.2 学位点支撑条件
教学科研平台:畜牧学学科具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15个,具体见表1,能保证研究生培养的教学和科研需求。
奖助体系:针对不同类别的奖助学金专门成立了评定工作小组,负责研究生的奖助工作,出台了一整套完善的奖助体系,其中国家奖学金(博士30000元/人、硕士20000元/人)、国家助学金(博士1000元/月、硕士600元/人)、农科研究生专项奖学金( 新生1500元/人),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博士12000元/人或10000元/人、硕士6000元/人, 4000元/人2000元/人)、科研成就奖学金、优秀研究生生源奖学金(硕士2000元/人)、优秀生源奖学金(硕士2000元/人)、经济贫困研究生助学金(3000元/年)、助研津贴(博士6000元/年,硕士1800-6000元/年)等多项奖助项目,每年资助金额40余万元;同时,先后与唐人神、溢多利、正虹等多家国内外业界知名企业签订了设立研究生奖学金的相关协议;100%的博士研究生月保底收入为3500元以上,100%的硕士研究生月保底收入为2200元以上。
管理体系: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和学科学位点建设委员会,具有完善的研究生培养管理制度,研究生培养经费管理及使用办法,规范的导师选聘、培训和考核制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与监督制度健全。近五年来,学位点新增硕士研究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100%接受了培训,所有参加考核导师合格率100%,所有毕业研究生毕业论文抽查合格率100%。
三、 人才培养
1.招生选拔
本年度博士研究生报考人数71人,资格审查合格33人,录取20人;学术型硕士报考人数349人,录取66人;专硕(全日制)报考人数327人,录取66人;专硕(非全日制)报考人数24人,录取9人。(含调剂)
2.课程教学
在课程设置中,充分考虑了本科阶段开设的基础课程,硕士生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的紧密结合,加强硕士生科研能力、学术交流能力及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博士生课程注重内容的前沿性,加强科学实践,促进研究生的科学方法和学术素养培养。鼓励授课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本学科率先在校内开设研究生双语课程,本学科立项开设全英文授课课程1门,邀请海外名师和神龙学者特聘教授为研究生上课。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详见培养方案。
3.导师与主讲教师
学位点严格按照《lehu国际乐虎官网学术型研究生指导教师选聘与考核办法》开展研究生指导教师的选聘与考核,定期进行新增导师培训。本学位点导师参加学校组织的考核,100%达到合格以上。所有导师除担负研究生培养主体责任外,均不同程度地承担学位点的教学任务。学位点要求和鼓励授课教师采用启发式、讲座式、研讨式教学方式,灵活运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多名教师专题讲授等多样教学方法。此外,学科还聘请院士、业内权威专家等校外兼职导师为研究生授课。所有课程主讲教师的教学效果,经学校研究生教学监督评价,均达到良好以上。
4.学术训练
学位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实践与创新能力,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设:个人培养计划制定、学术活动参与、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实践活动参与、文献阅读与综述报告、开题报告、中期考核、科研成果要求、学位论文预答辨、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10个管控环节;硕士研究生设置除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外的其余9个管控环节,详见培养方案。
5.研究生学术交流
鼓励学生参加在国内外举办的学术会议,对有报告的研究生,资助全部交通、食宿和会务费,此外,学校专门为研究生设立国外访学基金。90%以上研究生在读期间参加了国际或全国性学术会议。此外,学位点定期邀请海外名师来校进行学术交流。
6.分流淘汰
学位点通过多个环节严格把关研究生水平。各项考核由校内外同行专家5-7人组成,学科综合水平考试、中期考核、论文预答辨不合格者,不能进入下阶段培养工作程序;学位论文盲审未通过者,推迟半年再申请;在规定学年范围内培养任务未完成者,只能肄业;学术成果不达标者,不能获取学位。
7.学位论文质量
学位点按照学校规定对10%硕士论文进行校外双盲评审,100%博士论文校外双盲评审。所有研究生毕业论文评审和抽检结果均为合格以上,获lehu国际乐虎官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篇。
8.学风教育
学院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学术诚信与学术规范的专题讲座活动,规定博士在学期间不少于2次,硕士不少于1次。对于论文抄袭、伪造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严格审查,一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将取消学位授予资格。没有发生论文抄袭、伪造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
9.管理服务
学位点建立了完善的研究生日常管理、思想教育工作的规章制度,并严格贯彻执行。研究生教育工作由学院主要领导分管负责,并设有专职研究生秘书,协助院长开展工作。学院还设有教授委员会、研究生会等机构,职能明确,运转有效,管理工作规范,服务工作到位。此外也建立了完整的研究生权益保障制度,以保障研究生的正当权益。近5年学生对教学服务、科研服务、生活服务和权益保障的满意度达到100%。
10.就业发展
近五年毕业硕士研究生中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签订率为91.87%,毕业博士研究生中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签订率为100%。所有毕业生中,企业就业人数占72.92%,17.36%的毕业生在教育和科研设计单位就业。硕士毕业生中,国内升学主要集中在lehu国际乐虎官网、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中山大学。
四、服务贡献
1.凝练了团队研究方向
学位点围绕促进畜禽产业转型升级这一总体目标,结合湖南省地方畜牧特色,凝练研究方向,设置三大创新平台和一个公共平台,11个创新团队加一个公共服务团队。
(1)多目标畜禽品种培育创新平台:生猪育种研究创新团队;家禽育种及生产研究创新团队;草食动物育种及生产研究创新团队。
(2)多样化的区域饲料资源安全高效利用创新平台:饲料资源高效利用创新团队;动物营养基础研究创新团队;植物源饲料添加剂及中兽药研究创新团队。
(3)多样化的区域型畜禽生产模式创新平台:畜禽重大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诊断技术研究创新团队;兽用生物制品及兽药研究与开发创新团队;畜禽养殖模式及畜牧工程装备研究创新团队;养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研究创新团队。
(4)公共服务平台:实验平台及基地运行管理服务团队(含中心信息管理系统维护与运行);畜牧产业政策与发展战略创新团队。
学院和学位点改革科技奖励机制,进一步提高科研转化和产出能力,将考核落实到团队。与每个团队签订目标任务合同,团队的具体任务根据团队所有成员前一周期的工作业绩和学院目标管理任务分配额确定,实行合同管理。团队考核采用同行评议与学术委员会审议相结合的办法。考核对照团队任务书,就团队任务要点及其执行情况总结、学术科研创新点、学术交流合作、人才培养、阶段性成果(含体制创新)等进行,作为考评及经费下拨依据。团队建设期为四年,对团队考核结果分合格、不合格及优秀三个层次。合格层次的团队继续给予支持;优秀层次的团队统筹协同创新中心经费及年终分配经费进行奖励;年度检查不合格的团队将给予1年整改期,中期评估不合格团队学院将停止经费支持并改组团队,周期考核不合格团队将被淘汰解散。
2.学术梯队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继续加快实施团队建设计划,推进教学团队、科研团队、服务团队三位一体化建设。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立足学科和团队建设需要,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中青年教师素质提升计划,支持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进修或访学,加强教师培训,开拓教师学术视野,提升教师职业发展能力。使专任教师达50人以上,引进教师中博士100%、外缘比例80%以上、具有留学经历教师的比例60%以上;同时着手培养和引进学科带头人和各二级学科的方向带头人2-4人。
3.人才培养与对外合作取得成效
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完善研究生助教机制,注重创新教育,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省级优秀学位论文培育力度,鼓励和支持学生发表SCI、EI等收录的高水平论文。积极申报校级、省级教改项目10余项;实施优质课程培育计划,引进国外优质专业课程,积极参与建设国家级规划教材或精品教材,建设校级、省级精品开放课程4项。加强与国内相关学科之间合作交流,加大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使 45 岁以下教师出国访学 12个月以上的比例达到 60% 以上。
4.学科标志性成果显著
围绕畜牧和养殖领域重大需求和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在充分整合已有积淀的基础上,通过加强跨学科合作,争取更多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和国家级、省部级奖项。促进重大科研成果产出,使科研成果更多在高档次国际杂志上发表,在保证我校动物与植物科学和农业科学领域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的同时,使名次继续靠前。
本年度立项各类科研课题96项,其中横向合作课题56项,合同经费2988万元,纵向课题40项(表2),国家级课题8项,获批农业农村部畜禽资源(猪)评价利用重点实验室(牵头单位)和教育部优质畜禽产品生产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
5.社会声誉不断上升
畜牧学学位点与众多畜牧业的龙头企业保持紧密联系,与省内外多个地方政府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培育成功的猪配套系(湘虹、湘益、湘沙)、湘村黑猪新品种以及开发的多个饲料添加剂已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正在培育澜沧黑猪和湘佳黑凤鸡新配套系,为省内外的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此外,学科通过派送专家、科技特派员、科技副县长和技术顾问等形式,以技术合作、专利转让等多种方式服务社会与企业,效果显著。
五、存在的问题
1.与湖南省地方畜牧特色与发展潜力结合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科研支撑条件还需持续改善;
2.还需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构建科学的科技奖励机制,进一步提高科研转化和产出能力;
3.作为lehu国际乐虎官网优势学科,应该充分利用好国际交流的平台,积极推动国际化工作,全方位的提升科研和教学水平。
六、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1.加快推进标志性成果集成
围绕畜牧和养殖领域重大需求和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在充分整合已有积淀的基础上,通过加强跨学科合作,争取更多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和国家级、省部级奖项。促进重大科研成果产出,使科研成果更多在高档次国际杂志上发表,在保证我校动物与植物科学和农业科学领域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的同时,使名次继续靠前。
2. 加强思想引领,坚定教师理想信念
持续推进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化常态化,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充分发挥湖南省丰富的红色资源,全方位开展理想信念、党史国情教育等专题培训。实现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学科带头人、团队负责人联系青年教师等制度,时刻关注青年教师思想动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教师牢记立德树人初心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3. 强化师德师风,发挥师德表率作用
严格过程管理,严把教师入口关,全面考察思想政治表现和师德师风,举行教师入职宣誓仪式,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开展职业诚信主题教育等,引导教师将“四有”好老师作为价值追求。完善师德师风评价考核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把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等的基本依据和重要参考,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选树教师优秀典型,在微信平台开设“桃李之教、经师人师”栏目,举行老教师荣休仪式等,营造良好师德氛围。
4. 强化课程思政,推进思政教育进程
不断深化思政教育体系建设,形成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体,专业课程思政和“大国三农”通识教育课程为补充的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思政教育格局;扎实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和全员教学大练兵活动,建立线上线下教学结合、“起点”全天侯思政课交互平台、红色教育基地、乡镇之声等将学生生活中的点滴、革命传统、乡村发展案例等搬进思政课程,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与针对性;充分利用红色教育基地、校史馆、扶贫点和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助推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四个自信和强农兴农的使命;搭建网络育人平台,创新思政教育形式,充分发挥“两微一端”新媒体作用,打造湘农青年、湘农动科等网络思政品牌,用研究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传播正能量。
5. 落实三全育人,培育强农新农担当
坚持知行合一办学传统,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坚持开展学生社会调研和暑期三下乡活动,打造博士生宣讲团、服务团进乡村等品牌活动。坚持依托教师参与的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科技项目为载体,吸引研究生参加畜牧业生产调研,参与养殖户、畜牧相关企业生产技术指导,解决生产中的现实问题,让学生在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了解三农发展现状,强化学农爱农担当。
6.强化平台基地建设与对外交流
加快农业农村部畜禽资源(猪)评价利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优质畜禽产品生产协同创新中心、岳麓山种业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建设,加大现有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的建设投入,提高实验室水平;加大资源配置向优势与特色方向倾斜,向潜心科学研究的优秀青年教师倾斜。加强与国内相关学科之间合作交流,加大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继续加大力度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开展学术交流。
点击下载文件: |